第(1/3)页 鸾凤来仪(42) 宣平二十五年, 冬。 皇帝林承运‘病逝’于正阳宫, 太子林平章一觉醒来,黄袍加身,登基为帝。 可林雨桐没想到的是,林平章给了宣平帝一个‘炀’的谥号。 何为‘炀’? 谥法有言: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 薄情寡义曰炀, 离德荒国曰炀。 如:隋炀帝,唐朝取而代之之后谥‘炀’。 其实不光是隋炀帝得了这个谥号, 像是什么南齐东昏侯、陈后主、北周齐王宇宪、鲁炀公、宋炀公、海陵王等等在死后都得了这个谥号。只不过杨广最出名罢了。 林平章是个孝子,这是满朝皆知的事。 可这个孝子,第一份诏书,却是给了他的父亲这么一个谥号。 死后都讲究个哀荣, 但是宣平帝一点也没得到,想要的脸面, 在他死后, 被他的儿子剥夺的干干净净。 先帝驾崩, 停灵于他为之花费了半生时间的无极宫。 其实无极宫并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建筑, 他的外观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漂亮。 真正花费了巨资的,是一层又一层的地宫。 而今, 所有的地宫和暗道的出入口, 都已经用铁水浇筑, 堵死了。 先帝挚爱的无极宫,他也只有在这里停灵七七四十九天的资格而已。 国丧的规格还是在的,女眷哭灵,可后宫的女人,除了皇后,其他的一个都不在。 本来后宫也那么几个人,其实剩下的只有陈妃和李妃了。 陈妃在这其并没有扮演什么好角色,皇后打发她去了皇觉寺出家。皇觉寺里要么是皇家的寡妇,要么是富贵人家犯了错的女子。那里的规矩森严,田得自己种,米得自己捣,饭得自己做,是身的衣裳脚的鞋,都得自己做。进了这里,休想再出去,也休想见外面的人。 这对陈妃来说,便是最严厉的惩罚。陈妃曾经哭求,出家可以,愿意去长春观陪伴‘太初’真人。 皇后便道:“以后不会有太初真人了。” 太初真人还俗,为安庆长公主,赐婚给西海王昊元子,等先帝丧事过后,将一路南下,再由水师护送,去往与西海一水相隔的越人岛。 这是四爷和林雨桐之前商量好的。 可想而知,真正的西海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得有多愤怒。摄政王的长子另立为王了,这是要分裂西海?还是挑拨西海王与摄政王之间的关系?本来日渐长大的西海王对摄政王便诸多的不满,如今,这不是正好有机会借题发挥。权柄只有一个,怎能不你争我抢。两头三方势力,不乱也得往乱的搅和。 这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高尚和龌龊,只要符合利益,便没有什么问题。 换言之,支持昊元子,搅动西海的朝局,这是成本最小的办法。 至于因为陈妃而担心安庆公主在其搅局,这更是根本不存在的风险。昊元子可不是等闲之辈。若不然,安庆的孩子是怎么干净利索的没了的。或许情分真的有,但权力之于他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的。 他非常清楚,他想要立足,想要更进一步,离不开南靖的支持。 相反,倒是陈妃,在得知这事之后,沉默了良久,只要求:“在安庆离开京城之前,请送臣妾去西山的玉泉观。”那里风景清幽,冬日的冷风吹不进去,夏日巨木参天阴凉舒适。山的泉水据说是圣泉之水,宫里主子的用水,是每日从西山运过去的。她想暂住那里,是不想叫安庆公主走的不安心。她非常清楚,真离开了大靖,安庆最能依仗也只有大靖。她不想安庆心有芥蒂的离开。 皇后答应了她,如今,没有给皇守孝,只以悲伤过度为由,去西山玉泉观休养了。伺候的人都是秋嬷嬷派去的,并不担心她翻出什么浪花来。 而李妃,身的伤一直没有痊愈。皇这一死,她的精气神好似也被抽掉了似的。头一天,倒是叫她入灵堂了。可这皇家哭灵,自是有讲究的。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跪,什么时候起,这都是有讲究的。偏偏的,李妃的悲伤或许是真诚的。她哭的不能自抑,一边说着她对皇的爱恋,一边哭嚎着要往棺木碰。这个女人,一辈子都想模仿别人,想成为那个女人,可她终归不是那个女人。她想要这个躺在棺材里,已经烧的面目全非的男人的情感,可惜,这个男人哪里还有这种纯粹的东西呢?在这一刻,这个女人崩溃了。爱别离,求不得,这便是她的一辈子。 在皇家,她这样的哭丧法,是失仪。 被禁了足之后,水米不沾牙,高烧不退,旧伤复发,那是没有一丝一毫要活着的意思。静乐公主在一边伺候,又是劝又是哄的,她是一耳朵也没听进去。反倒是看着静乐公主像是看见了仇人,热药热汤热饭,接过去往静乐公主身泼,“你……你们……都是那贱人的孩子……都该陪她去死……” 林平康在门口看到这一幕,叫他想起了幼年。 他的娘亲在一眨眼间变了,没人的时候,看他的眼神像是看见什么肮脏的东西。再不是那个抱着他哄着他,句句都是‘宝贝’的娘亲了。 那副样子,那副语气,是这样的。 她所有的怯懦和可怜,都是装出来给人看的。没人他更清楚,这个女人的背后,有着怎么一副叫人恶心的嘴脸。 自己不是她的儿子,她自然也不是自己的娘亲。 他走进去,拉住了静乐的手。 静乐公主看他:“哥,母妃她……” “她不是母妃。”林平康说的极为平静,“在母妃的心里,我们是这世,最好的珍宝。” 静乐公主不解,看向床躺着的朝着他们兄妹瞪眼睛的李妃:“她不是母妃?那母妃呢?” “被这个女人害死了。”林平康说的毫不心虚。 李妃桀桀怪笑:“果然是那个妖精生下的贱种……”她伸着手,努力的想拉扯静乐公主。 静乐公主连连后退,李妃的这副样子太过骇人了。 一个伸着手想拉,一个躲。结果是李妃从床一头给栽下来。静乐想前去,林平康一把拉住了她,两人这么不远不近的站着,看着只穿着衣的女人大冷天的躺在地挣扎,看着她因为发热脸越来越红,看着她慢慢陷入昏迷,听着她嘴里呢喃的叫着‘皇’。静乐蹲坐在地,头埋在膝盖里。林平章站在一边,不坐也不动。直到第二天早,静乐猛地坐起来的时候,才发现不对了。 这个自己叫了十多年母妃的女人,躺在榻,仪容看起来很好,被子也盖着的,但那张脸,早已经没了生机。 “哥!”她惊恐的叫了一声。 林平康语气平静:“已经叫人去报了。母妃伤心过度,伤重不治,薨了。” 皇后对此的处理是,等皇移灵的时候,一起带走是了。还有一直在地宫的华贵妃遗体一起,陪着大行皇帝一起去吧。 丧礼得办,但朝政岂敢有一天懈怠? 林雨桐跟林平章说:“不要着急,事情得一件一件的办。” 但显然,林平章不是四爷,也不是林雨桐这样熟手。真坐在这个位子的时候,跟四爷第一次坐在皇位的反应类似。先是兴奋,兴奋之下是精力充沛。先是通宵达旦,再是一天只有一两个时辰的睡眠。 该赏的得赏,该施恩的得施恩。人心得安定,百姓得安抚。 得照顾官的情绪,得考虑武官的动向。 结果半个月熬下来,整个人都熬的脱形了。 阴成之气道:“你这要是熬死了,那这天下可更热闹了。”正需要维稳的时候,还能出事吗? 大行皇帝被烧的面目全非,这件事真是好说不好听。外面什么样的传言都有了。他从来不知道,冉耕是这么一个混不顾忌的人。 当然了,从长远来说,一个活着的太皇可能麻烦更大。这么做,快刀斩乱麻,利索。 可是利索归利索了,后遗症也不少。 林平章摇头:“成之啊,我睡不着。” “叫洛神医开点安神药。”阴成之道,“总这么熬着,迟早得熬干了。” 林平章摆手:“不是这个缘故。”他轻叹一声,“做太子跟做皇帝是不一样的。等真的坐在这里了,才觉得肩膀的担子似有千斤重。你们总说我多歇着。可这天下的事等的了吗?做太子好了坏了,头还都有一层顶着呢。不管那个人做的好还是做的坏,从心理来说,我知道,真出事了,有个高个的在面顶着呢。可是如今呢?头少了一片顶,虽然这顶其实也没啥用,没几片瓦能遮风挡雨,反而担心塌下来会砸到自己。可等真没了头的那个顶,你会发现,空了!是没了障碍,但心里也变的空落落的。你说,我都如此了……这要是把这担子交给她……她,成吗?” 阴成之没办法体会这种心情,但却表示理解。这跟自己老爹总是说,等老子死了,看你靠谁去?看你怎么活?跟自己时常担心的一样,总担心有一天自己走了,留下自己的儿子怎么办是一样的。父母担不完的心,但事实是,谁离了爹妈都活的好好的。 他说:“要不,您歇歇,交给她试试。”再说了,你这身体,也确实是该歇了。 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遛遛。 这天起,皇病了。据说是伤心过度。这叫本来逐渐平稳下来的人心,又开始慌乱了起来。 然后原本的太孙出来的。 为什么叫原本的太孙呢?因为皇已经继位了,按理说,册封太子的旨意也早该下来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宫里迟迟没有动作。 正在大家猜测是不是这太子之位还有悬念的时候,圣旨下了。皇病了,叫林雨桐出来监国。 林平章新继位,属于那种恨不能把所有的权利都抓在手里的那一类。这是没做过皇帝的人惯常的毛病。等干三年,他懂了。皇帝真不是那么干的。 该谁管的谁管,得呈报内阁的呈报内阁。 内阁呢,对着林平章的时候,那是事无巨细的都得呈奏。 林雨桐全不要这一套:“我都管了,要内阁做什么?你们是阁臣,不是翰林院那些在御书房当值……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们拿着阁臣的俸禄,却只干翰林院当值的差事,那俸禄你们拿的安心吗?” 如今内阁剩下三个,陈擎苍、高寒远、张书岚。 阴伯方还没归朝,万芳园又惨死。 剩下这三个人这段时间,也都是战战兢兢。 陈擎苍不说了,他跟东宫的恩怨情仇复杂了去了。高寒远是阴太师一党。张书岚按说是太子一党,很不必战战兢兢。可是越是这个时候,他越得谨慎。怕落个‘居功自傲’的名头。 如今太孙张嘴却责问:你们不干活,凭什么拿那么多工钱。 这话初听出来叫人哭笑不得,可等从太孙那里出来,不知道为什么,鼻子蓦然一酸。 既然面肯放权,那干吧。 下面奏报说辽北雪灾,内阁商议了处置办法呈去。只要在面标注加急,不到半个时辰批示下来了。面朱红的批示写着:准奏!着户部、工部及相关有司衙门两日内办理。 指定了配合的衙门,限定了时间。 内阁只要把所需的欠款物资清单递下去,指定人去接收好了。管你们怎么扯皮。 谁的责任谁去负。 完不成任务,你下去,换个能干的来。 朝廷这台机器,慢慢的磨合,紧跟着高速的运转起来。以前每日捧着茶壶的老爷们,谁还有工夫喝茶?一个个的脚下带风都嫌慢。慢一步,许是位子该让给别人了。 别寻思着勾心斗角,暗地里使绊子。面那位眼睛亮着呢。 朝廷里这一套班子他熟悉的很,责权在他眼里,是一眼能看透的事。 吏部最近特别忙,为啥呢?总有些不长眼的往撞,折子了吧。这位也是狠,三十七个官员,说罢免罢免。罢免了之后,管内阁要人,要推荐名单。按说这以前是挣着抢着的好事啊,安排自己人嘛。现在,没这工夫。因为你会发现,这下面的人是不是自己的人,有时候意义变的没那么大的。万事逃不开一个规矩。在这个规矩内的,谁都能给你办。不在这个规矩内的,自己人办起来都胆颤心惊。谁也不想试试那位的手段,按规矩,吏部推荐官员。吏部把候选名单送去,内阁复审,审核之后,该带人叫太孙看过,考教过,这才算数的。 可林雨桐呢,连人都没见。只叫内阁做主:“人是你们在用,顺手行。” 这么看了一段时间之后,阴成之跟林平章说:“一个人一条道。她这条道,别人是轻易走不了了。” 林平章笑了一声:“这得有大胸怀,大气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