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津门风情-《大清变》
第(2/3)页
天津八大家中的益德王家就在针市街上。这条街上人流攘动,不仅是上庙进香拜佛的多,染料铺、当铺、布铺、裁缝铺、鞋帽店、杂货铺也多,卖小吃糕点的商铺也几乎一个挨着一个地多,一进街口,远远就是一阵浓浓的各样香气吹送来此起彼伏商家招揽客人的叫卖声。
转了这么久,楚云飞一直百无聊赖地优哉游哉地跟在两人后面不出声,对于李明方给秦川讲的那些什么典故趣闻,楚云飞可没什么兴趣,他很有些后悔,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留在厂里帮着车间里的工人运送布料清理设备了。
可是一到了这针市街上,楚云飞就来了精神,一双眼左瞧右看都快忙不过来了。
秦川没注意到身后的楚云飞的变化,因为街口边,一个挂着聚德号黑漆牌匾的包子铺引起了秦川的注意。
天津城已经转了多半圈了,饭馆、包子铺见过不少,给秦川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天津城里包子铺不是一般的多,几乎那条街上都有,什么德成包子铺、保成包子铺、义和成包子铺、天利成包子铺、福记成包子铺、恩裕德包子铺、恩源德羊肉包子铺,还有一个叫林风月堂的大门脸饭馆也挂着包子铺的幌子,可挂着牌匾的包子铺,秦川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
看出秦川的心思,李明方笑着解释道:“这聚德号包子铺的主人名叫高贵友,他乳名叫狗子,他做的包子刚出笼屉时热气腾腾,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咬上一口油水水的又香而不腻,在天津卫最是红火。”
“这聚德号包子铺现在大家伙都不这么叫,因为高贵友小名叫狗子,他的生意又红火,忙起来客人叫他他都听不见,客人跟他开玩笑说他狗不理人,慢慢后来大家伙就叫顺了口,这聚德号到没有几人叫,都叫这聚德号为狗不理了。”
“可没想到,这一来二去,不知怎么这狗不理包子的名号就传到了京城,北京城的太后老佛爷还特意着人把他叫到北京城,在紫禁城外做了几屉包子让太监送进去,太后老佛爷吃了都说好呢。因为有太后这一茬,现在这天津卫的包子铺,只有他一家是挂匾的。”
狗不理包子秦川不仅听说过,也吃过,当然不是在天津吃得正宗狗不理包子。秦川问了一下价钱,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计告诉秦川,一屉有六个包子,十个铜板一屉。
秦川回身想要走的时候,才现楚云飞一双眼睛紧盯着一屉刚刚打开还冒着热气的小包子,秦川心里不由暗笑。
“到底还是个乡下来的半大孩子。”
“老李,你告诉掌柜的,让他晚上给咱们送十屉包子到染厂,晚上让云飞、云涛、吴嫂、秦嫂,还有云飞那两个小徒弟都尝一尝这狗不理包子是啥滋味。”
秦氏那两个孩子这些天来和楚云飞混的很熟,两个孩子每天除了上午在染厂学堂里跟着徐子川读书识字,再就是缠着楚云飞和石峰两人教他们习武,管他们俩一个叫大师傅、一个叫小师傅。
“对了,老李,一会咱们看到这天津卫出名的小吃,你就都买上一些,都让他们傍晚给咱送到染厂里。”
李明方掏钱时,也看到楚云飞的样子,笑着摇头,又多给了伙计两个铜板,跟伙计交代好后,三人才又往街里走。
秦川在熙攘嘈杂的人流里边瞧边和李明方聊着,突然跟在两人身后的楚云飞“咦”了一声,一副很是惊讶的感觉。回头看时,只见楚云飞一脸兴奋地瞪大眼睛,紧紧盯着一间包子铺的窗子里。
秦川顺着楚云飞的目光看去,只见包子铺的厨房里,一个身材壮硕的胖大汉子,站在一个堆满肉馅的宽大案板前,双手各持一把磨得雪亮的剔骨砍刀,如擂鼓一般,双手飞快地上下挥动剔骨刀,正在乒乒乓乓不停手地在剁着那一大案板的肉馅。
李明方指着那剁肉的壮汉道:“东家,这倒也是咱们天津卫的一绝,这个包子铺叫三合成包子铺,他是这里的掌柜的叫何继汉,会一手双手刀剁肉馅的绝活,一天能剁几百斤肉。
李明方拉了楚云飞一把:“别看了,东家还有事,咱们转完了你就回染厂。”
楚云飞虽然还有些恋恋不舍,可一想到秦川中午和人有约定,不敢再停留,只得艰难地收回目光,跟着两人继续逛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