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晋江文学城-《容修》


    第(3/3)页

    原来如此啊

    天才,不仅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后天培养、开发的能力

    听这位酷帅的摇滚主唱讲述有趣的童年,不是摇滚标签常有的混乱、潦倒、低俗的另类故事,而是与大家差不多的,家庭生活,成长经历,音乐启蒙

    “我的外婆是中国最早的那一批歌唱艺术家。”容修提到外婆时垂下了眸子,“她已经去世了,我很想念她。”

    所有人都目光柔和的望着容修。

    “外婆在世的时候,即使早就退休了,还是会每年都去乡下送温暖,给贫困地区的百姓们唱歌,教孩子们音乐,和老乡们在一起对山歌外婆说过,音乐是高尚的,但音乐不能离开人民大众。”

    容修顿了顿,忽然抬眸看向金记者。

    话题终于到了吗

    撞到容修的视线,金妍秀紧绷身子,问出了她整备了两天的问题

    “容老师,对于两位和泰元老师发生的不愉快的冲突,引起了两国网友的争论,您二位怎么看待这件事”

    “冲突什么时候”容修笑道。

    金妍秀一脸诧异,思绪有些跟不上,愣愣地看着眼前的容修。

    容修坐在双人沙发上,怡然自得的姿态,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连网上那些大风大浪都是过眼云烟。

    而在场记者们,也在注视着两人,像是在坚持着等待对方的回答。

    容修之前也说过,他接受这次采访,的确是打算聊一聊此事。

    这时候,劲臣微笑道“我国古代诗人杜甫有一句诗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

    金妍秀“”

    那句诗,劲臣是用中文说的。随后,劲臣又用英文翻译了一遍。

    “既然你们对中国文化如此推崇,应该听说过兰亭集序,其中有这样一段描绘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在场记者眨了眨眼,这回连食草狼也一脸懵逼。

    桃花眼儿中笑意不减,劲臣嗓音柔和“中国自古有清谈一说,就像兰亭集序记载,那是上流社会的盛事,名流雅士,贤士大才,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见,侃侃而谈谈话间,难免有言语争执,这是我国文人学者之间的传统交流方式,哪来的冲突”

    金妍秀张了张嘴,半天没接上话。

    没想到对方来这么一出。

    什么清谈啊,听上去好像挺高级的,但是好像哪不对

    就是说,和你争执,是瞧得起你,承认了你的学者身份。人家说,这是上流社会的“清谈”,你非要说是低俗的“冲突”,那就是不入流,不够高大上

    在场的中国记者一起微笑了。

    而一旁的艾迪则也很懵逼,闷头记下了刚才劲臣说的诗词,又环顾四周一脸高深莫测的中国同行们,不由得暗暗钦佩

    中国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虽然他不懂,但他大受震撼

    容修也有点无语“”

    这个顾劲臣啊

    容修眉心一动,余光扫了一眼金妍秀的表情,索性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

    容少校觉得,劲臣的说法很好,就是这个意思。

    而接下来,今天主要想和大家聊一聊的,是泰元老师在推特上发表的那两条“演说”

    第一条,从海顿的单薄开始,大聊特聊了一些音乐名家之后,暗讽容修不尊重师长。

    第二条推特又附带了两个容修的视频,有在舞台上演出的,也有在街头和粉丝接触的。

    视频经过剪辑,看上去场面十分混乱,误导性很强,混淆视听,讽刺意味儿十足,矛头直指容修。

    又说他不尊重音乐,没有艺术家修养,不够高大上,整天和粉丝们鬼混,为搏眼球当街表演,花样百出

    推特上至今还有一些网友恶语相向,“音乐流氓”、“街头痞子”,都快成为他的另一个绰号了。

    对于这些诋毁,容修并不想专门解释什么。

    容修“其实,只是随便聊一聊,之前的讨论,还没有结束。”

    他只是想和大家说一说,刚才提到的,外婆曾经对他说的

    “我之前说,音乐评论家的出现,比作曲家晚了二十五年,这不是子虚乌有的,大家可以去图书馆查相关记载,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容修说着,拿起咖啡杯,示意在场记者们共饮。

    气氛轻松下来,就像一次聚会聊天。

    “我的确喜欢和听众、粉丝们在一起,喜欢站在现场的舞台上,与大家面对面进行音乐交流,近距离地接收听众们的反馈,哪怕只是唱到精彩处的一声尖叫,或是演奏到动情处的一个悲伤的眼神”

    容修放下咖啡杯,对众人侃侃而谈

    “所以,即使出道了,我也没有让我的乐队成为录音室乐队,没有离开ivehoe,而且积极筹备演唱会。

    “我对我的乐队成员们说过,永远不要失去现场舞台。我希望大家能够看到粉丝们的现场反应在街头表演,在大篷车唱歌,无论如何,即使有一天登上音乐巅峰,也一定不要和听众们拉开距离。”

    在场记者们微笑地点头,他们想,他们大概知道了容修想说什么。

    从一开始,容修就没有脱离话题。

    容修刚才提到,他的外婆说过,音乐是高尚的,但音乐离不开人民大众。

    “也许,有些评论家、老学者看不惯我们年轻一代的做法,否定了我们的方式和选择,认为迎合市场、和粉丝打成一片,讨好听众之类的,较为低俗,不够尊重音乐

    “但是,我感到非常困惑,我想问问老师们,什么是高尚的音乐艺术,什么是高尚的音乐家”

    说到这,容修顿了顿,他微微眯了眯眼,环视在场的记者们。

    “我想说的是,那位学者老前辈口中所称赞的,那些古典艺术家们,事实上,未必和我们有哪里不同。”

    金妍秀倒吸一口凉气,虽然没有指名道姓,显然容修要在采访现场反驳泰元老师的偏见了。

    这也是容修要给国内网友们的一个交代,说一说他的心里话。

    “举个例子,如今每一位学钢琴的孩子,都要学习弹奏的一支曲子,蓝色多瑙河,作者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施特劳斯,继李斯特之后,曾率领着他的交响乐团,在欧洲巡回演出,和民众们交流,他的音乐备受大众喜爱,足以使人们忘记战争。

    “音乐是高尚的,但它永远属于广大人民。

    “大部分普通家庭出身的音乐人,都经历过漫长的、贫穷的、学习与进步的时期。有多少成功的音乐人,生来就是高尚的、高贵的、让人无法企及的

    “即使是贝多芬,也并不富裕。而肖邦的一生都在教学,他希望广大人民都能学到他的音乐技巧

    “我想,贝多芬当年也是这么想的,他更希望,自己和作品,是被人民群众喜爱的,广受欢迎的,融入大众之中的,而不是被摆在某个无可触及的地方,高处不胜寒。

    “比如,我刚才提到的蓝色多瑙河的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华尔兹之王,名叫老约翰施特劳斯1849年,老施特劳斯访问伦敦,他的粉丝们成群结队、开着一支长长的船队,迎接他,簇拥他,与他一起享受音乐。

    “我想,这大概是最早的一批狂热的追星族吧”

    容修调侃般地笑了起来。

    没有任何的“差别对待”,容修言谈间,时不时地看向金妍秀,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金妍秀也轻轻地点头,不可否认,容修的话让她非常赞同。

    “小约翰施特劳斯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的爱戴和支持,没有和大家一起讨论音乐,就不会有伟大的作品,不会有蓝色多瑙河。

    “这些音乐家们,都是非常、非常淳朴的。施特劳斯父子也好,另一些有名望的艺术大家也罢,他们虽然收入丰厚,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美,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他们始终属于人民,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出去,为广大百姓们演奏,和大家一起分享作品,享受音乐,不管是音乐厅,还是在码头。

    “正因为粉丝们的喜爱和支持,所以,即使过了一百年,曲子还是流传了下来。

    “是的,人们将会永远记得,在那个时代,举行跳舞晚会时,正是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在为他们演奏华尔兹舞曲,和他们一起享受音乐,不是么

    “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为什么我们非要让音乐人们与世隔绝,为什么不能与听众们混在一起,为什么一定要把他们分离开呢因为我们有电视、有网络了吗”

    容修最后以一句疑问句收尾。

    谁都没有想到,这次采访,不是解释,不是交代,更不是打嘴仗,一如容修所讲说一说心里话。

    容修一番话,令人动容,也无比激动,就像他的音乐,能带动在场听众的情绪。

    周遭一片寂静,随后,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了一阵掌声。

    整个采访间里掌声雷动。

    /51/51806/26812077.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