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十五)绍庆盛世-《家兄朱由校》


    第(1/3)页

    五月,当重机枪与装甲卡车亮相陇川,叛军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在接下来的麓川之战、恒河之战中,二十台装甲卡车如入无人之境。

    只要叛军的火炮阵地被打掉,装甲卡车就会以近乎无敌的姿态碾压整个战场。

    即便有叛军试图用手榴弹丢到装甲车底部来炸毁卡车,但它们的作用顶多就是换几个轮胎罢了,下一场战争,装甲车依旧会出现在战场上。

    六月十七,岳钟琪率军攻克恒河孟加拉城,叛军首领摩三论拔剑自刎。

    七月十二日,明军收复天竺四省,叛军被彻底消灭。

    这件事情,被当时的国史官员记载为“摩刘之乱”,而这场叛乱导致的,便是两党官员在政治上的大片失利,以及麓川、山南等五省五十余万人口流离失所。

    两党的失败,并不是他们愚蠢,而是因为两党不得人心所致。

    眼看新政无法阻挡,许多曾经的两党官员纷纷改换立场,支持起了他们曾反对的“绍庆新政”。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与蒋鼎、秦渠义牵连过深的官员被缉拿入狱。

    绍庆四年正月,经刑部、吏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四方统计,仅过去的一年中,被捕官员就达到了十二万三千人。

    此外,被罢免的官员数量也多达二十四万。

    曾经积攒的七万储官,以及去年恩科选上的五万储官纷纷任职,一大批平民官员走上官场。

    这些还仅仅是官场上发生的事情,除了正常的官场外,军中和民间也掀起了三场运动。

    军队之中的三正运动彻底开展,参与考核的五千七百余名军官将领,有两千九百余人无法通过,转业考核极其不合格。

    绍庆皇帝抽查过几张不合格的卷子后,甚至生气的说出“这些人在用士兵的性命做自己经验的垫脚石”的这种话。

    五月初五,绍庆皇帝设立“五军监察院”,任命李子任为都御史,着其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军官彻底调查,将其及其背后之人查出,并查抄其家产,流放单于行省劳改十年。

    同月,户部成立工商监察局,重点监察国营、民营工厂是否遵行“绍庆新政”之中的政策。

    六月,绍庆皇帝裁撤皇店,将皇店麾下店铺、工厂按门类划分。

    七月,绍庆皇帝与内阁商议后,决定设立国家钢铁、国家织造、国家盐业、国家石油等三十六家商行。

    这样的做法,极大削弱了国营工厂官员的权力,限制了他们滥用能滥用权力的范围,提高了贪腐成本。

    至于民间,绍庆皇帝根据天启年间齐文王留下的《五年计划(二十四)》之中的政策,从中选出了“补贴”政策。

    乡镇皇店改为“大明供销社”,其中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品都由国家补贴三分之一价格。

    例如眼下化肥一袋五十斤的价格是一百五十文,成本价是一百二十文,那朝廷补贴二十文,将价格降低到一百文出售。

    这样一来,农民种植一亩土地能少投入四十文左右的成本。

    四十文看上去不多,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有效果的话,朝廷还会在后续跟进。

    朱伯海这一系列的改革政策,都极大缓解了大明内部的阶级矛盾和生活压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明进行“绍庆新政”的时候,欧洲那边却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

    绍庆元年,英国海军在日常巡逻中看到了齐国的蒸汽机船,至此揭开大明宗藩体系的神秘一角。

    与此同时,北方同盟为了不在定国的下次战争中遭遇灭国,因此将多次北方战争的经过编写成书,不断在欧洲发行。

    通过这些书籍,许多国家了解到了大明的军事情况,继而开始向着后装枪进行研究。

    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丹麦等国相继成立维也纳、柏林、马德里、里本斯等大学,着重研究后装枪械,及蒸汽机。

    此时,英国早已拥有了蒸汽提水机和常压蒸汽机,因此他们任命发明提水机和常压蒸汽机的萨弗里、纽卡门研究蒸汽机,并每个月发放三百英镑作为他们的工资。

    似乎是因为担心和惧怕大明及齐国的军事实力,欧洲在这之后的几年异常消停,各国都在避免战争。

    由于英国的前车之鉴,各国也不敢发行纸币,而是继续采用银币。

    当北方联盟的前装膛线枪和米尼弹开始传播后,各国争先恐后的效仿生产。

    在大明爆发“摩刘之乱”时,他们也在积极的从各藩国挖掘人才。

    对于大明来说,中学毕业的学子只是普通人,但对于各国来说,大明及其藩国中学学子却是了不起的科研人员。

    绍庆四年五月,英国的纽卡门、萨弗里,以及外籍学士冯乘等二十七人团队成功研制出分离式冷凝器,这让英国在蒸汽机的研究上更进一步。

    同时,当这则消息传开后,大明驻欧洲锦衣卫获得情报,当即把消息传回国内。

    七月,大明下发“禁止国民出入除大明宗藩体系外各国”的政策,并勒令要求所有在欧洲的百姓返回大明,违者剔除籍贯。

    在这则政策的号召下,大量大明学子返回大明。

    据牛顿统计,七月以前在英国的大明人数量多达七百四十七人,七月以后却下降到了五十四人,并且还在持续下降。

    为了留住这些“科研人员”,各国纷纷开出高价把他们留下来。

    其中为英国研究出分离式冷凝器的冯乘,更是被开出了每个月五百两银子的天价。

    要知道,此时的英国财政不过五百七十余万两,而冯乘一人的全年俸禄就高达六千两银子,占据英国全年收入的千分之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