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兰丽娟最终跟着张主任去省城了,不过走之前明确表示只是去做几个实验检证一下,实验结束会马上回来的,不会留在附属一院工作。 陈棋也返回了黄坛继续工作,而“黄坛经验”的推广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反正领导说过的每一句话,写下的第一个字,那都是要高度重视、仔细研究、认真贯彻,这可是大事。 最后才是论功行赏的时间。 汪局长升为县里主管科教文卫的副县长,邱副局长转正成了局长。 至于黄坛最大的两位功臣,严院长级别明确为副科级,继续兼任黄坛卫生院书纪。 而陈棋,在21岁的时候,刚当上副院长半年,就正式转正,成为黄坛卫生院院长,级别:正股级。 这里要说明一下,陈棋升职之所以这么快,是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他是“黄坛经验”的创造者,也是主要执行者,是最大的功臣之一,排排坐分果果。 第二个,八十年代人才有点断档,老干部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再从事一线工作,所以这时候提出了“干部年轻化”。 大量有文凭、有能力的年轻职工,就在这一时期被重点培养和突击提拔,可以说是建国以后唯一一次,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 (注意是建国以后,建国前还是有的。比如谭哥22岁任21军军长,再比如彪哥,23岁任4军军长,25岁成为军团团长。) 陈棋是正规中专毕业,又有功劳在手,所以借到了这股东风,成了风口上起飞的猪。 第三个,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黄坛卫生院,其实都不会允许陈棋现在就调出黄坛,调到上级医院去。 陈棋现在可是宣传黄坛经验的“吉祥物”,可以想像马上就有大批的参观团、访问团、调研团纷至沓来。 结果人家一到黄坛,却发现提出黄坛经验的陈棋同志不在黄坛工作了,那就好玩了,黄坛经验怎么推广得下去? 所以陈棋必须要留在黄坛卫生院,至少在这个“经验”在全国落地之前,他走不了。 既然走不了,那升官是必须的,难道就发个200块奖金,再给个劳模给打发了? 想在黄坛升官,唯一的办法就是副院长转正,反正八十年代是d委负责制,书纪是排在院长前头的,这时候严泉信还是一把手嘛。 另外还有第四个原因,那就是新局长邱明才暗中得到了朱火炎的请托,在陈棋升院长这事上可没少费心思,这叫朝中有人好办事。 最后还有一个不能言说的原因,实在是一个小小的卫生院院长,级别太低了,太没份量了,蛋糕太小,小到上级领导无人在意,也没有竞争对手。 不说别的官,就算是给陈棋当个卫生局局长试试,那绝对是腥风血雨,谁也不服。 所以说陈棋升官是天时地利人和,哗拉一阵雷响,陈院长诞生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