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喻令(上)-《易鼎》
第(2/3)页
饮醇酒、近女色的藩王,才被称“贤王”,受到奖励。
宗室成了不农不仕、啖民脂膏、被软禁于封地内的典型寄生阶层,简单的说,就是当成猪一样养。
王弘毅却是不取,这不但消耗气数,变成朝廷沉重负担,更是使子孙实际上是坐监狱,明朝中叶后,宗室贫贱又不得经商耕田,只得当长工,甚至冻饿到死。
王弘毅自然不这样,不过这些是有绝大一篇文章在内,现在不是说的时候,饱了,揩着脸又漱了口,又絮絮说了几句家常,见老夫人眯着眼有了睡意,就退出了宫。
到了半途,就见得了素儿带着丫鬟等候,王弘毅与之并行,到了一处殿中,空旷的大殿更显得空落落。
一道明亮的光柱洒进来,几个太监忙着把桌子清理,王弘毅没有说话,在殿中缓缓踱了一圈,等着弄干净了才坐上去。
就见得素儿说着:“前十个废祠令已经圆满,都交了令,最后一个是桑姑!”
“没有逃亡的吗?”
“没有,领蜀主之令而行,百无禁忌,无人可挡,就算有逃亡的,也逃不出去,阴司大军已经奉旨而动了。”素儿说着,又送上一叠文书,取来一看,都是“废祠令”。
王弘毅一张张认真看过,摸着上面的名号,感受着它隐隐的气机,片刻,才哑然一笑,开始写着“准废”!
一连写着二十张,提笔写下了,沉思着说:“这宗旨自然堂皇,但是能有些根基的,都只废外郡不废根本,越郡是银祠,不越就是正祠嘛!”
意思是有些神力达到标准,只拆越郡县的祠堂。
素儿应着:“是!”
王弘毅若有所思,目光一闪微笑了一下,又看了一遍,满意的取出国玺,就在上面一一押了玺印,当国玺一印,红光弥漫,染的全纸都赤,字字却是金色。
这不是罕见的事,事实上每次都是,把这些就交给了素儿,素儿领命接了,这时王弘毅就出去,出去后,素儿才舒了一口气,令着:“把这些交给咒禁司。”
半个时辰后,通玄就接到了命令,他不由吐了口气,拿着这些就出来,身上已经染上了一层赤光。
咒禁司本来没有兵,后来特许有着两队(一百骑兵)的编制,这时奉令行事,自然可以调遣,只见一队亲兵身着军服,却是玄黑色,腰悬长刀,个个挺立,并且他们都有着马匹,而十几个道士立在西侧侯命。
通玄一出去,就见得“噢!”的一声,上百人一起行礼,声音震得嗡嗡作响。
通玄没有表情,说着:“奉蜀国公之令,废除银祠,你等立刻上马,随我出兵。”
一行骑兵策马前出,一个时辰后就到了一处城外郊区。
这里原本是一片荒野之地,通玄曾经来过,野狐獐兔出没其间,地上长着荆棘,今天来了,几乎认不出。
一片乡村的残垣已经全部拆平,厚厚的草层铲除或者焚烧的干干净净,几条石子道铺着,按照道路左右都是新建的屋子,迁移来的百姓混淆着居住着。
果然,新的村子建立了,迁移的百姓有着安居乐业的场所了。
这时上百人停留在外,不过这时通玄注意的不是这个,而是一处新建的祠堂。
祠堂规格也不算大,门和墙都没有修整齐整,看样子是临时修建,殿中门是一座铁鼎,这时面前有着十几个香客,正在鼎前上香,香灰已经积了三分之一鼎,烟腾缭绕。
通玄隔门向里面窥望,也是香烟袅袅缠散,供着一个女神,仔细一辨,果见灰白色的灵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