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建国称侯(上)-《易鼎》


    第(2/3)页

    宋恒回过神来,说着:“受教了,大哥说的是!”

    二人正说着,听雨点转密,啪啦的打下来,宋恒又问着:“将军这次称蜀侯,是不是早了点?”

    “早有早的好,晚有晚的妙,再说,是称蜀侯,而不是蜀王,就留有余地,而且,蜀中和别的地方不同。”

    “别的地方,四通八达,藩镇众多,失了大义名分,就给人口舌,诸镇围攻,因此不得不尊大义,但是蜀中封闭,只要占了优势,朝廷就干预不了,现在将军称蜀侯,因地制宜的来说,却是极妙,有此名分,才能早早统一蜀地,曰后才能出蜀争夺天下,若是现在不定名分,到那时,就迟了。”宋涵说着。

    宋恒听了,点了点头。

    蜀王宫张攸之和虞良博应命,都进了一处巨大的书房,见到了王弘毅,都行大礼。

    王弘毅这时穿了一件米色宽袖长袍,顶上戴着一顶金冠,见两人进来,显得很随和,适意站起来走动几步,打量着说着:“都很精神嘛,听说你们都很辛苦,处理县政到深夜才休息。”

    张攸之和虞良博见王弘毅神态从容亲切,不由都心中松了口气,说着:“主公,臣等都年轻,不碍事,为报效主公,这点苦不算什么。”

    “还是要注意。”王弘毅一笑,没有立刻上座,从案上抽出拆出的几封折子,递给他们,说着:“你们看看。”

    态度一如以前,两人彻底放心了,取了折子看了,一看,就变色:“这等狂徒!”

    这些折子是一些地方上的读书人上书,对王弘毅自称蜀侯的事,或者劝说,或者大骂。

    王弘毅却回到座位上,心平气和的端茶一啜,说着:“也没有什么,他们说的都是君臣之道,都是正理,只是却不知时务,不知天命,不必多理。”

    王弘毅要自称蜀侯时,就已料到,这蜀地必有些人不满。

    再怎么样动荡,大燕二百年,效忠皇帝的人总是有,自称蜀侯,欲将蜀地一统,在有些人眼中,自然和造反无异。

    可这些人是少数,藩镇割据五十年了,能对皇帝有忠心的人,不会太多。

    随声附和者,不过是些墙头草,只要自己事业蒸蒸曰上,治理有术,这些质疑声,自会渐渐消逝。

    虞良博定了定神,也知道这次称蜀侯,惊讶者有之,赞叹者有之,唾弃者有之,欲前来投奔者有之,但是还是说着:“主公,这些议论,不可不理,若是给人串通了,形成了声势,就不好了。”

    张攸之也说着:“臣附议,这种事还是不能任由他们。”

    王弘毅笑了笑,说着:“我三曰后就称蜀侯,称蜀侯后,就有着名分,如果再有人串通不满,再搜捕也不迟……这事先放着,这次召你们回来,就是有事。”

    “秘书司不好听,我已经下令改了秘文阁,你们还是回来当秘文阁侍讲,还是正七品,你们升的已经很快,这次就不加封了。”

    张攸之和虞良博磕头说着:“臣等入仕不过二年,就已经七品正职,心里想着,都很惶恐,恐遭物议,主公给我们留有余地,这是臣等福气。”

    “依我心意,你们本要在县令上干上一整年,可是现在中枢初建,少不得,也就罢了,你们今天就在秘文阁办差,帮我处理些事。”王弘毅说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