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是在下输了-《战国明月》


    第(2/3)页

    祁县这边,在与王翦做了一场未碰面的交锋后,数日之内,西乡其余几股水贼,也被赵括带着郡兵、西乡青壮一起悉数剿灭了,按照蔡泽的建议,依然以杀灭为主,好让人绝了为盗的心思。

    水贼既灭,祁县“两害”里还剩下的一害,就是山上的群盗了。

    明月也不急,让赵括带着郡兵回县城休整,留蔡泽管理政务,他自己则带着一些门客亲卫和县卒,径自前往南乡巡视,肥平已经带着县兵南下入驻,所以乡邑附近的治安是有所保证的。

    到了南乡以后,明月发现这里的情况,比西乡遭到贼害后的冷清凋敝要好,但比起北乡、东乡以及县城周边的繁荣热闹,就大为不如。

    因为南乡靠近山林,所以地形比祁县其他三乡更加复杂,丘陵纵横,林木茂密,这里的土地,也最为贫瘠,而且沿途就有不少地方杂草丛生、灌木簇簇,显然是已经被荒废了。

    除了不少土地撂荒,当地居民不知所踪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南乡,本地豪长的势力,几乎成了真空,稍大一点的宗族都搬走了。若论近因,当然是谒戾山群盗闹的,可按照邮无信多方查探的说法,追溯起来,却跟六年前秦军和太原赵军在这里打了一仗有关。

    “当时秦、赵两军在此有过交战,这一仗下来,乡邑几乎被拆毁,稍大一点的豪长也灭的灭,逃的逃,当地百姓也逃走不少,大多遁入山林,投靠谒戾山的魏镰。”

    因为秦赵两军控制的区域每天都在变化,不管做哪一方的百姓,事后都会受到对方的“因粮于敌”,百姓也是受够摊派,受够兵卒骚扰自己的妻女,索性放弃田地,搬到了山上去住,那些来自别处的流民无处可去,也聚于一处,上山做非法之事来让自己活下来。

    明月听罢感慨良多:“老子有言,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一切的缘由,都是战乱啊。”

    没有战乱,百姓就不会放弃土地沦为流民,而流民为了生存,就只能落草为寇,战国时代的战争太密集了,每次开战,都会让土地上的人口减少,不是死难,就是离开,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战争告一段落后,重新接收了土地的赵国县吏和豪长们,却丝毫没有理会那些刚回到家的百姓生活艰难,依然将过去的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摊派到他们头上,连敌国占领此地期间的,也要补上!

    在双重压迫下,农民们心中,名为忍耐的那根弦绷断了。

    暴乱的最初阶段,或是一个农夫砍死了来逼债的豪长子弟,或是个里闾驱逐了前来收粮的县吏,于是南乡的秩序越来越不受县城控制,比起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的县吏,百姓们更愿意投奔谒戾山的魏镰,他们开始为魏镰打掩护,助他将南乡豪长尽数消灭,从而使百姓的债务统统不需偿还。

    这次西乡水贼的迅速剿灭,和全乡上下一致支持是分不开的,但眼下的情形,想要一举端掉山贼老巢,没有南乡百姓的配合就尤为困难,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你在南乡打探多时,有何见解?”

    明月问邮无信,虽然此子平日里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可办起事来,倒是效率极高。如今他已经对南乡了如指掌,熟悉几乎每一条道路,跟每个里闾都能打上招呼,也不知是如何办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