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差点忘了大事-《重生之大明帝国》


    第(1/3)页

    朱厚照到达徽州的时候正好蓬蒿前脚离开,两人并未相见。Ω笔  Δ趣阁WwW.biqUwU.Cc

    当时听说是蓬蒿亲自出马,朱厚照也没有多想,以蓬蒿的本事全身而退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朱厚照却是一直在思考着另外一个问题,坐了几天快船之后他才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

    当初在京城之时怒极攻心,所以才有了让刘瑾这个恶人出面磨走内阁几个权力大不听话的大佬。

    可是朱厚照完全忽略了一个问题,内阁的人都走了让谁来办事儿。刘瑾?这个人听话是听话,会敛财,但绝对不是个内政型人才。

    如果一次性的把内阁刘健等人全部逼走,朱厚照十分尴尬的现自己的手下无人可用,不仅没有推行新政的人存在,就是连维持旧政的人都找不到。

    想到这里,枕席之上的朱厚照一头冷汗的坐了起来。

    他读过明朝的历史,知道后来的嘉靖和万历几十年不上班是谁在办事儿。内阁在明朝历史上的作用绝对是不可磨灭的,尤其是刘健谢迁李东阳这样没有党争一心一意保持国事的良相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但是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着实让朱厚照头疼。

    要想改变这群老顽固的想法,除非让他们看到日进斗金日渐充实的国库。

    当然这个法子明显不可行,按照进度,能看到实际效果最起码得两到三年,等到那个时候不知他们还要出现什么幺蛾子。

    可是朱厚照还有另外一个打算。无论是哪个朝代年轻人都是最容易引导的群体,只要朱厚照能拿出最为有吸引力的舆论引导,在各个书院里边传播,定然能找到如同王守仁杨慎这般有才华的年轻人。

    不过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弊端,除非朱厚照打算重组一个小的朝堂团体,否则等这群年轻人能在北京城的官场上爬到足够的高位也已经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可以说平稳的朝局对激进者来讲并非什么好事。

    说这一切都略显太早,朱厚照把自己记忆里所有能用的人都拿出来也凑不出能塞满内阁的人。

    杨廷和作为朱厚照的师父,在双方的交流中收到过朱厚照古怪思维的感染,如果入了阁之后恐怕不会对朱厚照的行为产生太大的阻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