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平静的新年(六)-《新宋英烈》


    第(2/3)页

    顾安家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回答得也非常详细。两个人就这么一问一答的,聊了好久,直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才结束。

    因为是冬天,所以天黑得比较早。才六点多钟,就已经看不清脚下的道路了。钱远山和曾志林考虑到兵士们从早上出发,到现在走了快八个小时,已经有些疲惫了,肚子恐怕也早就饿得咕咕叫了。所以就找到张维信,建议队伍暂时休息一会儿。同时,就地生火做饭,也好填饱肚子。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一会儿找到那些流民后,他们就一定能乖乖的跟自己下山。所以,现在恢复一下体力也是有必要的。

    对这个建议,张维信自然不会反对。他让钱远山等人去安排,自己则叫过两名贴身亲兵护卫,让他们去拾些枯枝来生火,先暖和暖和再说。

    随着钱远山和曾志林的号令,一中队的兵士们迅速按照各自的分工行动起来。时间不长,便点起了一堆堆的篝火,众兵士以班为单位,围在簧火旁边,一边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和肉干放在火堆旁边加温,一边小声聊着天。后勤小队的人则支起了行军锅,将雪放到里面烧了起来,准备让大家喝点热水驱驱寒气。

    这时,张维信也拉着顾安家坐在了亲兵点起的火堆旁,一边将自己带的干粮和肉干与他分吃,一边问道:“顾兄弟,这里离流民的藏身地还有多远?”

    顾安家一边谢过张维信给他的吃食,一边回答道:“回七爷,这条路就是昨天小人下山时走的路,这里距离流民藏身的地方也就还有两、三里的山路。小人估摸着,再有半个时辰左右,咱们就能到了。”

    听说这里距离流民藏身地只有两、三里远,张维信心中一动,连忙将钱远山、曾志林叫过来,吩咐他们立即在队伍休息地四周安排岗哨,以防被可能出来找食物的流民看到,从而引起流民不必要的恐慌。钱、曾二人答应着去了。很快便有一个班左右的兵士离开了大队,分散到四周去执行警戒任务。

    大概过了有一个多小时,见大家都吃饱喝足,也休息的差不多了,张维信便命令全队开拔,继续上路。

    约莫又走了近两个小时,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顾安家突然停下了脚步,然后向前方一指,说道:“七爷,您看,前面那几处火光就是流民的藏身之地了。”

    张维信顺着顾安家的手指方向看去,果然发现前面不太远的地方,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火光,在漆黑的冬夜里显得非常的醒目。借着火光以及微弱的月光,张维信隐约可以看出火光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山谷,自己站的地方正对着山谷的入口。

    因为顾安家说过,山谷里的流民在聚居地外围设有一些机关,用来防备野兽。所以,张维信马上命令队伍停止前进,原地戒备。然后,便让顾安家和他的两个亲信先行入谷,去和山谷里的流民打个招呼,并与留在那里的亲信进行沟通,向他们说明情况。待他们同意跟着顾安家归顺团队后,张维信等人再带大队入谷,继续后面的说服工作。在他们离开前,张维信还特意交待顾安家,回来的时候如果听到有人问口令,就回答“明月几时有”。

    顾安家点头称是,并表示自己会在进谷的路上留下标记,如果真有什么不测的话,也好方便大队随后跟进。说完,便招呼着自己的两个亲信离开大队,向山谷走去。

    眼看着顾安家和亲信消失在夜色中,张维信转过身,小声命令钱远山和曾志林立即将一中队按战斗队形布置好,以防有变。钱、曾二人不敢怠慢,迅速将队伍调度好。一百多名兵士以张维信等人为中心,布成了一个环形防御圈,并为燧发枪装填好了火药和铅弹,将乌黑的枪管全部指向外面,随时准备反击可能出现的敌人。

    在冬夜的寒风中等待,是一件很考验人的事。按照现代钟点算,顾安家去了也就有三、四十分钟的样子,可对于张维信等人来说,却似乎比他们从“静园”走到这里花的时间还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