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我私自做了决定,不再离开京城。 巧慧在得知了缘由后,并没有怪我。而是一个人默默地把原本收拾好的细软,一一拿出,又放了回去。 她说…… “只要是你做的决定,我永远都不会质疑。” 她说…… “主子表面上看起来得万千宠爱,极其幸运。可是,她这一生过得十分孤苦。我们留下来陪她,是应该的。” 她说…… “罗素……既然决定了去留,我们就好好过日子吧。我们……再生一个孩子如何?” 瞧瞧,她可以古灵精怪,也可以温柔贤惠。她总是对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也总是学会在最适当的时机,转移话题。 不让我内疚,也不让她失落。 …… 我们就这般,留在了京城。 巧慧每日打理着后院的琐事,我依旧是太医院的小头头。 云岩不愿意代为执政,朝中大小事务都由毓卿定夺。 毓卿虽是个女子,可胆大心细,为人果断。又因曾替先皇处理过不少的政务,所以朝中的大小事务,她打理得极好。 有时候想想,若能一辈子这样,也好。 她至少可以存着一个信念,把东陵国打理妥当,等着云鹤归来。 只是,时日久了,对于女子执政的事儿,民间的流言蜚语也开始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当塞外的小国听言东陵国多日无君的时候儿,更是猖狂不已,处处挑事儿,使得边境驻扎的将士们苦不堪言。 于是,在东陵一百零二年三月的时候,朝中开始有人提议,希望毓卿登基称帝。 毓卿为此,特地寻过我,问了问我的意见。 我记得,那时候桃花开满遍地。她身着一身粉嫩的常服站在桃花林里,犹如一个花中仙子,好看极了。 我说,随心而定。 她若想,那便做。她做不想,便莫去勉强。反正我们曾经经历过九死一生,也不怕再动荡一次。 我不知我的话对她而言是否起到了效果,只是,在东陵一百零二年六月,的时候,毓卿终是举行了登基大典。 …… 登基大典上,毓卿穿着一身大红色的衣裳。衣裳上用金丝线绣上的金龙与凤凰,栩栩如生。 她扶着小允子的手,从阶梯底,穿越站立在两旁的群臣,在众目睽睽之下,朝着金龙殿的宝座走去。 所到之处,凤鸣阵阵。 这一年,她二十九岁。 我跪在角落里,看着她一步步越走越高。竟突然有一种,父亲看着女儿长大成人的错觉。 呵…… 我对毓卿的情愫,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 毓卿称帝后,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成为了天下人心中的明君。更成为女子口中,赞不绝口的人物。 而我与巧慧的生活,也逐渐安稳了下来。 …… 东陵一百一零八年,春,念忆出嫁。 东陵一百一十二年,春,儿子罗晋离开了京城。 你小子,自幼随我学了一些医术,然后就嚷嚷着要去云游四海,为贫苦瞧不起病的人诊治。 巧慧为了罗晋,没少头疼。还多次埋怨我,怪我教了那孩子医术。不过说到底,对于罗晋,我倒是十分心疼的。他身上有我年少时的影子,他说去,我便立马给他准备好了盘缠。 还交待了他,混不出个名堂,可莫要回来了。 …… 东陵一百一十四年,夏,我的女儿素婧,成为了政王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