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封侯-《大穿越神戒》


    第(2/3)页

    接着,灵帝又对林南说道:“你可以起身回话。”

    于是,林南便叩谢起身,站在殿中。

    只听灵帝问道:“林子扬,此物是如何发明的呢?”

    林南答道:“南在涿县游学时,遇到一个海外的商人,从他那里学到了一些海外名叫罗马帝国的国家的音标,就是标注文字发音的字母。于是,南便想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便也想为大汉文字编出一套音标。于是,南便来到洛阳,拜访老师,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编出了一套适合大汉文字的音标。不过,由于时间仓促,所以,这套音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陛下不吝赐教,恳请陛下指正。”

    听了林南的一翻话,灵帝大为高兴,说道:“想不到子扬竟有此翻经历,好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子扬可是为了我大汉****做了天大的贡献啊。我看这套音标已经很完备了,没有什么要订正的了,对了,今日子扬可到太学去,与太学生一起在探讨一下,顺便和太学生一起抄录几十份,明日可以给众位公卿大臣讲解一下,不日之后,可在全国推广。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汉子民人人均可读书习字了,人人都可以接受圣人的教化,知书答礼了。”说完,灵帝不禁高兴的大笑起来。

    众位大臣一见皇上如此高兴,竟然大笑起来,连失态都不顾了,不禁心里暗暗称奇。

    这时,张让赶忙说道:“皇上,下朝以后,老奴和众位大人也去一趟太学吧,顺便也帮着林子扬出出主意。”

    “呵呵,阿父竟有此心,如此甚好。众位爱卿可有其他的事情要奏,没事儿就退朝到太学去吧。那子扬你就在太学多呆几天吧,争取让这套音标尽善尽美,可以早日在全国推广。”

    一听皇上这么说,原本有事要奏的大臣也连忙说没事了。于是,匆忙退朝以后,满朝公卿大臣便直奔太学而来。

    东汉时的太学位于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所建。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过礼,讲过经。汉灵帝熹平四年,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可是自从熹平四年以后,太学便日渐冷清了,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今天一见满朝公卿大臣扑面而来,太学众博士们都慌了神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如何是好。

    说明来意以后,众人便来到了大礼堂,林南便开始了他的讲解。

    饿着肚皮讲了一天,终于让满朝的公卿大臣和众位太学生、太学博士们理解了汉语拼音的用法,林南也终于有机会吃饭了。自此以后,林南再也不敢晚起了,因为忍着一天的饥饿实在不是一件好受的事。

    之后的几天,林南基本天天都泡在太学里,和那些太学生、太学博士在一起,当然,许多公卿大臣也是经常去的,其中除了天天都去的蔡邕以外,也不乏名人,比如卢植、马月碑、荀爽等人。

    经过几天的探讨研究,一套三国版的汉语拼音方案终于出炉了。虽然有些读音和现代仍有出入,但大部分还是和现代一样的。于是,汉灵帝提起御笔,“汉语拼音”四个大字便从东汉王朝的国都洛阳传遍了大汉疆域的每一个角落,而林南林子扬的名字也传遍了天下。

    为了表彰林南的发明,汉灵帝赐给了林南一个爵位,新亭侯,还赐给了林南一座府邸和几十个下人,而蔡邕也因为教徒有方,受封列侯。

    至此,林南扬名造势的计划已经圆满完成,下一步,便是要开始求官了。

    为了支持汉语拼音的推广,为了表彰蔡邕师徒的丰功伟绩,汉灵帝慷慨的在皇宫设宴,以庆祝这一项伟大发明的问世。

    这一日,皇宫之外车水马龙,冠盖浮云,皇宫之内公卿满座,列侯翘首。

    宴会的地点在朝阳宫,虽然时辰尚早,但一切用具已经准备妥当,并且,很多大臣都也已经到了,因为无事可做,便三三两两的在一起寒暄着。

    当蔡邕师徒到了以后,朝阳宫的气氛便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无疑,蔡邕师徒是今天宴会的主角,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宴会。

    林南跟在蔡邕身后,由他给自己引见朝中的公卿大臣们,不过林南只对几个历史上有名的留意了一下,其他自己没听过的人却没太注意。

    “蔡侯爷此项发明,真是名垂千古的创举,实让我等佩服万分。”林南回头一看,说话的人正是太中大夫种伏。

    蔡邕忙谦虚的道:“老朽怎敢贪功,此项发明实际上是小徒和太学的众博士学生们日夜研究所成,老朽不过是担个虚名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