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2/3)页
刚看了两行字,陆承启的表情突然就严肃了起来。这是监察司通过最快捷的途径,从河南路传回来的密报。上面说了,自七月以来,降雨太多,黄河已有决口之虞。要不是工部尚书李诫率领一干民众,奋力加固加高堤坝。恐怕大名府到开封那段,已经决口了。信是用很平实的语句写就的,为的就是避免出错。从字里行间,陆承启看得出来,李诫是用了心的。
要知道,在陆承启登基前一年,黄河便发了大水。好不容易堵住了缺口,在他重生前一个月,黄河又决堤了。要不是杨太师当权,恐怕陆承启就要被逼得下罪己诏了。
在这个百姓文盲率高达九成九的年代。一旦有什么灾荒、水灾、蝗灾等等,都是皇帝执政不当,要是灾害频发的话,皇帝就要下罪己诏。或者设立水陆法会,以祈祷玉帝了。
陆承启看完整个密报之后,心中叹道:“这李诫,还真的是能干啊!凭一己之力,硬是堵住了黄河,不给它淹了开封。”
陆承启记得前世他看过一篇文章。开封这座城市,自打成立以来,便是黄河照顾的重点对象。正史上,一共被淹了六次之多。可以说,后世的开封,就是在一次次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要不,怎么会有地上悬河的景观呢!
陆承启把信烧掉之后,站起身来,思虑到:“这堵也不是个办法,要是能挖通一条运河泄洪的话,那事情就好办多了。但愿李诫能应付得过来吧!”
陆承启通过翻看先皇记载,发现治水的官员,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虽说大部分是自己作死,贪污了治河的钱银,可有一部分,也是因为自身专业技能不够硬,治河失败,反而水患更加严重而被贬谪的。
正当陆承启思考的时候,殿外小黄门又扯着嗓子说道:“陛下,监察司许司长求见。”
陆承启心道:“这个点,许景淳来见我,有什么事?”
“宣他觐见!”心思一转,陆承启回到龙椅上,淡淡地说道。
不多时,许景淳便身着公服,走入了垂拱殿,对着陆承启躬身说道:“臣参见陛下。”
陆承启看着有几日未见的这个情报头子,发现他身上的阴郁意味更浓了,心中有些不喜。可这也是他一手造成的,只好说道:“许卿免礼,此时前来觐见,可是有要事禀奏?”
许景淳点了点头,陆承启知道他的意思,挥了挥一手,把宫女太监等屏退之后,等着许景淳的下文。
“陛下,高丽那边,传消息来了。”许景淳上前几步,轻声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