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超级无畏舰-《双鹰旗下》
第(2/3)页
奥匈海军在最新服役的“联全力量”级上采用了斯柯达公司最新研制的sk-13型330毫米主炮,这也让不甘落后的德国皇帝硬逼着提尔皮茨在稍后建造的“国王”级上装备上了克虏伯公司研制的350毫米/l42主炮,虽然其性能不如斯柯达舰炮,但却要超过了英国人制造的14英寸阿姆斯特朗主炮。
从无畏舰时**始之后,奥匈海军主力舰在总体火炮布局上一直采用的就是四炮塔布置方式。从总体设计方面考虑,四炮塔布局几乎就是对舰体重量、承载力及火力分配方案的最优化布局。
三座三联装主炮塔虽然更容易实现优化装甲,并减轻排水量,但其炮力分配方式并不均衡。这种布置方式在撤退时或是在遭受两艘以上的敌舰时,并不容易合理地分配火力,这种布置方式对于在舰船数量有信心的国家海军中使用是合适的,但对于数量稍占劣势的海军国家而言,撤退时只能使用三门主炮对敌相对而言就显得有些尴尬。
这个时代各国海军中还很喜欢在舯部装备第五座主炮塔,但在这方面李海顿和德国舰艇设计部长布鲁克纳持有相同的观点:因为中央炮塔的炮口暴风极易将探照灯、舰载艇等附属设备打坏,更重要的是五炮塔布局在舰体重量上难以平衡,肯定有削弱舰体最重要的舯部防御。
由于李海顿和布鲁克纳将军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在已经服役的“拿骚”级和“赫尔戈兰”级上的实验,最终德国海军在建造“国王”级时又改回了四炮塔布置方式。鉴于奥匈海军“联合力量”级四座三联装330毫米主炮塔虽然火力强劲,但其防护还是有些令人担忧,所以在建造与“联合力量”级排水相当的“国王”级战列舰时,德国人又改回了艏艉对称的3-2联装主炮布置方式。
在另一个时空中,由于德国海军一下将主炮口径由305毫米提升到380毫米,所以在研制主炮和重新设计舰体结构时耽误了一年的时间,而在这个时空中,这个进程得以加快了许多。
最主要的是,李海顿向奥匈帝国海军捐献建造了三艘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更加推动了德国和奥匈海军的最新一级主力舰的建造。
在另一个时空,奥匈帝国海军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在1914年的2月间才开始开工,由于战争的影响在大战期间一直未建成。而德国海军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也在1914年才开始建造,在战争期间也只建成服役了两艘。
想要造出超越时代的尖端武器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想要在建造时间上提前一些还是很容易就能办到。在目前英德造舰竞赛的大背景下,李海顿与德皇联手,再加上德国海军舰船设计局的布鲁克纳将军配合,在1913年5月,德国最新一级战列建造工程就已经陆续开始了。
这样在三年后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德国海军能够及时得到五艘最新的超级战列舰,这种强大的支持足以改变一场海战的进程。
为了赶工期,布鲁克纳将军这回几乎就是直接套用从奥匈海军那里得到的图纸。
确实也没有什么好变动的了,双联装主炮存在着火力密度不足的问题,“国王”级的设计几乎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奥匈海军的“联合力量”级就显得有点过于重视火力,其防御还是存有隐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