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傅友文也不是无的放矢,他说的两条好处也都是肉眼可见的中肯,第一条虽然没说的太赤裸,但实际上就是在说有的时候文官这边会阻止皇帝用钱,皇帝如果把小金库拿过来自己用,那就不用考虑文官的意见的;而第二条则是对大家都好的一件事情,以后给宗室、勋贵发赏赐,营造宫室等等靡费巨大却又在文官眼里华而不实的事情,内帑就自己花自己的钱,也别找户部要了,皇帝有多少钱就花多少。 “臣以为圣孙殿下的提议,实际上是为了加强皇室对大明经济的掌控力,在关键时刻,这种掌控力能派上大用。再者,皇室若能通过投资获得稳定收益,也能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譬如宗室供养、内廷开销等费用,都可以由内帑自理。” 礼部尚书接着道:“杨尚书言之有理,皇室应以仁义道德为表率,而非沉溺于商贾之事。” 很快,六部尚书和侍郎们十几号人开始有了不同的意见,而这些人根据自身利益选择了支持或反对,不过还算有些国朝大臣的体面,也仅限于争论。 朱元璋听了各位大臣的意见后,微微点头:“诸卿所言都有道理,咱会慎重考虑此事,今日议事到此为止,退朝吧。”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各位大臣纷纷告退。 但户部左侍郎傅友文,却被锦衣卫随后带了回来。 朱元璋高居在龙椅上,看着这個颖国公傅友德的堂弟,傅友文低头一动都不敢动。 傅友文身份特殊既是淮西勋贵集团的成员,与蓝玉等人交往过密,又是执掌户部的资历侍郎,可以说郭桓案以后,户部尚书的位置,于情于理都该是傅友文的,再不济也该让傅友文去试任,不行再撸回原职。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强行让户部右侍郎杨靖越过傅友文上位,这么做朱元璋自然是有自己的理由,不想让淮西集团继续壮大以至于失控,但傅友文心中一定是有怨气的。 不过,任他有什么想法,在朱元璋面前,他都只能臣服,也唯有臣服。 盯了他片刻,朱元璋方才开口:“傅侍郎,咱有意为大孙挑选几个老师,你一向擅长经国济民之术,咱的意思也是以事教人,所以这次大孙打算整顿京城的各行会并为修筑长江入海口堤坝筹集一部分资金,算是一个学习的开始.此事涉及范围广泛,大孙也需有得力人手协助,你便去做这第一个老师吧。” 傅友文闻言顿时心头一喜,毫无疑问,朱雄英才是淮西集团的未来,想要长久地享受荣华富贵,那么淮西集团必须支持朱雄英地位的确立,这样才能在朱标百年以后继续拥有现在的权势。 而朱雄英这段时间被朱元璋看的很紧,并不允许朱雄英太早地与他们这些淮西集团成员进行交往,傅友文一直都没有合适的接近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