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第(2/3)页

    既是如此,朝殿上,群臣仍紛紛反對,不同意派出童貫,認為此舉有損國格,有失國體。

    面對這個情況,徽宗親自替童貫周旋,柔聲地勸慰眾大臣道:“契丹聞聽童太尉極善用兵,大敗西羌,故欲見之,君子有成人之美,況俺堂堂大宋上國?!故此朕派童太尉前往,賀壽為名,實乃查探其國之軍事,此為上上策也,卿等就莫要再阻攔了。”

    群臣見徽宗皇帝如此說,就不好再堅持反對意見了。

    童貫因此得以出使遼國。

    隨后,鄭允中、童貫兩人,帶著大宋使團,自汴京出發,迤邐北上,一路上少不了招搖顯擺,耍耍京官的威風。

    地方官員聞聽童樞密童太尉大駕光臨,皆等候在任所邊界處,迎接童貫的到來。

    地方官員緣何要如此抬舉童貫?原因在于童貫向來喜好迎來送往的這一套。

    崇寧年間,童貫被任命為熙河蘭湟、秦風路經略安撫制置使,為宋朝西北前線最高軍事長官,權傾一方,如日中天,牛皮得不是一般,無論到哪里去,邊將都要迎來送往,唯童貫馬首是瞻。當時,有一個名叫錢昂的人,擔任著秦州知州兼秦風路安撫使,因看不慣童貫虛榮浮夸的那一套,當場將其羞辱一番。

    然而,像錢昂那樣剛正不阿的人又有幾個?所以,童貫被錢昂羞辱的笑話在被人傳頌的同時,童貫好迎來送往的那一套,也是人人皆知了。自那后,童貫到哪,地方上的官員都隆重地迎接,以討童貫的歡心。

    現在,童貫由汴京出發。一路上,明明端明殿學士鄭允中為賀遼主生辰使,童貫副之,然童貫卻極為高調,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鄭允中之前,好像他是賀遼主生辰使,鄭允中副之一樣。對地方官員的迎來送往,童貫坦然接受,全不顧鄭允中作為主使的感受。

    童貫乃軍事官員,鄭允中乃文官。秀才遇到兵,有禮講不清。何況是溫文爾雅的鄭允中遇上了強勢霸道的童貫。所以,鄭允中也只好謙讓,由著童貫的性子來。那童貫,將在外,不由帥,做張做勢,飛揚跋扈,好不威風。

    童貫、鄭允中帶領著賀遼主生辰使團,晝行夜宿,迤邐了七、八天時間,來到了遼國燕京郊外的盧溝橋前。

    童貫、鄭允中浩大的使團,到了遼國境內,自然引起遼民的圍觀。道路兩邊,站滿了穿著奇形怪狀服裝,留著三點式發型的遼民,身長脖子,眼睛滴流亂轉、驚喜地看著行進中的大宋賀遼主生辰使團。

    忽然間,從人群中穿出一個人來,噗通一下跪于道路中間,高聲喊道:“中原故民馬植拜見童大使。”

    童貫雖為以賀遼主生辰副使,然在正使鄭允中面前,他以為他才是正使,凡事都有他定奪,鄭允中不過是頂個頭,做個陪襯而已。所以,一路上,童貫吆吆喝喝,凡事出頭,當著不是正使的正使。

    這會兒,童貫正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接受著遼民的敬仰,猛然間穿出一個人來,跪在路中間,著實把童貫給嚇了一大跳,急忙勒停了馬。聞聽到那人高呼:“中原故民馬植拜見童大人”后,童貫立馬洋洋得意起來,剛才的驚嚇一光而散。

    童貫垂首,對匍匐在地的馬植說道:“俺乃大宋樞密使、檢校太尉童貫,你是何人?因何事求見本官?”

    童貫不報他此行賀遼主生辰副使職務,報的是在朝廷上的職務。很顯然,報此行的職務,其中帶了個副字,這是童貫所不情愿的。

    這個馬植何許人也?因何要拜見童貫?

    原來,這馬植原在遼國擔任光祿卿、寧邊州副史等職務,后棄官返鄉,回到幽州,和他的結拜兄弟賈世忠約定,暫以販賣馬匹為業,待將來有機會時,返回中原故國去。

    馬植祖上乃中原漢民,他本人也早就向往著天朝上國,想憑借自己的才能,在天朝上國某個一官半職。前不久,馬植聞聽到南朝派出了賀遼主生辰使團,其中有童貫童大人,遂天天等候在大道邊,等候著南朝到來,和結交上童貫童大人,為他返回故國創造條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