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這個情況,恰被章惇心腹瞧見,遂往告章惇。章惇聞訊,心中生出一些怨怒來。 想到宣仁太皇太后曾當殿將自己攆將出去,章惇心有不服,遂連夜再寫奏折,于次日一上朝,又遞了上來,堅請哲宗皇帝實施,定要廢了宣仁太皇太后尊號,追貶宣仁太皇太后為庶人。 哲宗皇帝接過章惇奏折,觀了幾眼,奏折中語言甚是強硬,毫無尊諱,似有不準不行之意。哲宗不待閱畢,已勃然大怒,怒聲吼道:“大膽章惇,擅擬詔書,已是罪不可赦!今日又步步緊逼,汝等不欲朕入英宗廟么?” 罵畢,哲宗皇帝撕碎奏折,擲于地上,余怒未消。 章惇見哲宗龍顏大怒,嚇得膽戰心驚,狼狽逃出大殿,從此再不敢提廢除宣仁太皇太后尊號之事,此事方才得免。 雖是如此,但哲宗皇帝篤志變革之心不變,仍然重用章惇、蔡京,實指望著他們干出一番轟天動地的大事來,使得朝廷能一掃近些年來的萎靡,重新強大起來。 然而,沒過幾年,哲宗皇帝竟一病不起,嗚呼哀哉,歿了,年僅二十五歲。 哲宗皇帝歿后,徽宗皇帝即位。 此時,大臣韓忠彥首陳四事,即:一、宜廣仁恩,二、宜開言路,三、宜去疑似,四、宜戒用兵。 徽宗皇帝聞奏,深以為是,很是嘉許。 這時候,司馬光等保守派大臣大多病故,韓忠彥乃司馬光門徒,得以重用,乃致力于舊制。 徽宗皇帝也傾向于舒緩,給民以休養生息的時間,便按舊例,罷章惇宰相職,貶為山陵使,護送哲宗皇帝靈柩前往永泰陵。 也是挨著章惇倒霉,在護送哲宗皇帝靈柩去永泰陵的路途中,哲宗皇帝靈柩竟陷于泥淖中不能出,因此耽擱了一晚上,直到第二天才得出行。 保守派得知這一情況,便群起攻之,奏章惇大不恭。 那章惇在朝廷商議徽宗皇帝繼位時,曾對向太后說道:“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徽宗聞之,早已記恨在心,此刻,更是借著這個機會,干脆將章惇再貶為武昌節度副使,安置潭州。 王安石為相時,蔡京便吃香;王安石的死對頭司馬光為相后,蔡京也吃香;等司馬光的死對頭章惇當了宰相,這個蔡京仍然吃香,可謂是朝廷中的不倒翁;但這次不行了,因依附章惇之故,朝中大臣放他不過,群起彈劾,也被奪職,黜居杭州。 無奈這蔡京這廝運氣太好了,黜居杭州沒多時,正苦無事,日望朝廷復用之際,恰好就來了個供奉官童貫,奉詔南下,采辦書畫玩物。 童貫,字道夫,開封人。少時,童貫在宦官李憲門下做事,為人性情乖巧,特有眼色,極會來事,深受李憲抬舉。哲宗朝時,經李憲介紹,童貫入宮奉侍,善于揣度皇上意旨,常預先做出順承之事,深受哲宗皇帝信賴。徽宗即位后,更行吮癰舐痔之能事,成為徽宗皇帝身邊紅人。后來,朝廷在杭州設置金明局,徽宗皇帝便命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童貫由此開始和蔡京結識并交往。 童貫此行的任務是采辦書畫玩物,而蔡京恰是書畫方面的高手,學術造詣極深。 蔡京得知童貫南下江南,采辦書畫玩物,眼瞅著是個機會,便極力巴結童貫,送錢送物,兩人遂結為密友。同時,蔡京使出了平生之本事,刻意加工,精雕細琢,畫就屏障扇帶,委托童貫進呈徽宗皇帝,以博徽宗歡心。 童貫回京后,獻上了蔡京字畫,徽宗皇帝見了,果然大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