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趙氏諸君-《歷史的天空之靖康遺恨》


    第(2/3)页

    仁宗皇帝即位之初,年齡尚小,章獻明肅皇太后對仁宗管束嚴厲,動輒以禮法約束,軍政大權悉數由皇太后處置。

    因朝廷之上再無牽制力量,劉娥野心膨脹,意欲行武后之事。

    一日,劉娥于朝殿上問群臣道:“各位卿,唐之武后是什么樣的女主?”有大臣答道:“唐之罪人,差一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劉娥聞言,沉默不語。劉娥欲行武后之事的念頭自此打消。然而,其強悍作風卻愈來愈顯,常著帝王之袞服輔佐仁宗皇帝執政。

    明道二年三月,劉娥染病不起,于十多日后崩逝。仁宗趙禎于皇儀殿召見群臣,哭訴道:“太后臨終前數度牽扯身上衣服,是何意?”參知政事薛奎道:“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見她穿天子之服。”仁宗醒悟,遂下令給劉娥換上后服,然后入殮。

    劉娥死后,趙氏皇族中最具威名、在劉娥垂簾聽政十余年來一直裝瘋賣傻的八賢王趙元儼對仁宗道:“劉后非陛下生母,陛下生母乃是李寰妃。前些日,李娘娘死的不明不白,怕是被人害死的。”仁宗趙禎自此才明白,原來劉娥非是自己生身母親,自己的生身母親乃是李妃娘娘,而且致死都不得與自己相認。

    想到二十多年來,同在宮中,親生母親卻不能相認自己的兒子,那是多么的一種傷痛?!想到二十多年來,自己的親生母親同在宮中,也常常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自己卻一無所知,致使親生母親不能相認自己,仁宗皇帝傷痛欲絕,數日不能上朝,并下詔自責,自責自己的不孝。

    仁宗皇帝由怨生恨,派兵包圍了劉氏親眷的府邸,并遣人到李妃靈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結果發現李寰妃被以后禮下葬,在水銀養護下,面色如生。

    仁宗得報消息,感嘆道:“人之言豈可盡信啊?!”隨后,仁宗在劉娥靈柩前奉香拜祭,哭著說道:“自此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仁宗因生身之故,講究仁孝,在位42年,性情寬厚,不是奢華,能嚴律自己,其治理期間,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備受后世推崇。仁宗駕崩,訃告送達敵對的遼國,“燕境之人聞之,遠近皆哭。”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手握著使者的手,嚎啕哭說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皆南帝之仁也!”

    就是這位仁宗,仁義布于天下,感天動地,卻不甚由那殿前太尉洪信放出了祖老天師洞玄真人鎮鎖著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一百單八位魔君,數十年后攪擾得下方生靈,不得安生;更甚的是,洪信那廝在私放了一百單八位魔君后,由于回程中,將已經被宣嗣漢天師張真人收伏了的六只毒蟲又放將了出去,以至于托生為奸賊寧城,禍害了趙氏江山。

    那是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仁宗天子高坐紫宸殿,接受百官朝賀。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五十卷簾退朝。”

    殿頭官剛剛喝畢,班部叢中,一大臣趨身出班,高聲叫道:“臣有本要奏!”仁宗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

    范仲淹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縲紲之厄,以臣之見,要鑲此災,可宣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蘸,奏聞上帝,可以鑲保民間瘟疫。”

    仁宗天子準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并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鑲瘟疫。

    洪信洪太尉受詔,一路上千辛萬苦,來到了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到了張真人,自以為萬事大吉了,便到山后廟宇游玩,見一廟宇緊鎖大門,上面貼滿了封條,心中好奇,非要進去看看。

    主持真人勸說洪信道:“龍虎山風景絕佳,可看之處比比皆是,奈何非要進此古廟一看?這可不是個什么好地方。”

    洪信歪頭看著主持真人說道:“因甚不是什么好地方?”

    主持真人答道:“此乃伏魔之殿,歷代天師皆有封條在此,不得放跑了鎮壓在此地的魔君。”

    主持真人越是不讓洪信進廟觀看,洪信心中越是好奇,越要進廟一看,遂呵斥主持真人道:“你們這幫道人,妖言惑眾,故意搞些玄乎之事欺哄世人,以顯得你們本事高深,本官卻不受你等欺哄,快快打開,免得本官焦躁,治你們個妖言惑眾,玄幻妄為之罪!”

    洪信乃朝廷命官、殿前太尉,哪個敢違拗他?!主持真人也拿他沒辦法,只得令人打開廟門,由洪信洪太尉進廟觀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