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可惜-《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第(3/3)页

    在以往,内地的年轻演员见了自己,哪个不是笑意盈脸,腰杆微弯,可是跟前的年轻人眼中只有好奇,似乎对自己名导的身份视而不见。

    徐容同样打量着王佳卫,从对方手掌的力道,判断他应该是个性格相对内敛的人。

    他收了手,问道:“王导,是有事儿找我?”

    王佳卫开门见山地道:“你会八极?”

    徐容毫不犹豫地道:“不会。”

    王佳卫嘴角咧了下,道:“我正准备的一个戏,有一个很适合你的角色,如果你会八极的话。”

    对于王佳卫的话,徐容相当奇怪,他也接到了不少电影片约,但冲的都是他如今在大陆的号召力。

    奔着他会八极来的,王佳卫还是第一个。

    难不成王佳卫也要进内地拍商业片了?

    尽管不解,他仍笑着道:“我确实不会,如果王导乐意我出演,我可以学。”

    “再有一个月,就要开机,时间上恐怕来不及。”

    “那挺可惜的。”

    王佳卫再次伸出了手,道:“很高兴认识你,有机会了再合作。”

    “也很高兴认识王导,有机会再合作。”

    王佳卫来的突然,走的同样难以捉摸。

    徐容皱着眉头望着王佳卫的背影,摇了摇头,又回到了暖风扇前,等一会儿还有一场他和王魁荣、潘泰明以及张若云的戏份。

    陶秋浦送走王佳卫之后,一溜烟地跑到了徐容跟前,极为不解地道:“徐老师,那可是名导王佳卫啊,你就这么拒绝啦?”

    徐容笑了笑,王佳卫的确挺厉害,可是眼下的这部戏要拍到过年,他确实没有时间。

    而且,对于香港的同行,他的印象也不算太好。

    内地圈子里有一些传闻,香港导演、演员、歌手,在对待内地同行、观众时,总是自觉高人一等。

    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他未曾亲身体会过,但从刚才王佳卫的态度,他并没有感受到,这也是他说“有机会再合作”的原因。

    但是众口铄金,想来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两次,不然也不至于导致内地同行对他们的普遍印象都不太好。

    他有时候其实也纳闷,他们的骄傲到底来自于哪里。

    经济发达?

    先进的电影工业体系?

    还是制度的优越性?

    可是内地经济的腾飞、影视行业的飞跃式发展、香港电影的没落,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这些年来,大批影视从业者集体北上捞金,同样也是事实。

    本来就是一家人,身体当中流淌的血液,也都是同根同源,本没什么谁要看得起看不起谁,不过既然吃了内地观众的饭,总该对内地观众保持一定的尊重。

    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而且如今,对于香港所谓名导,他也不像过去那么热衷,自飞天奖之后,他就意识到,他只要自己不作死,老老实实地抱紧人艺这条金大腿,未来的资源,不会差到哪去。

    陶秋浦见徐容光笑,却没回应,愣了一下,他脑子当中,突然浮现出另外一张面孔。

    《天道》当中的王志汶。

    他似乎明白了点缘由,的确,在自己的眼中,王佳卫是大导演,可是眼前的这位,是盖压内地新生代的第一小生,飞天奖、白玉兰奖视帝获得者,而且最为难得的是,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关系网络四通八达,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兼任六家电视台联合投资大戏的监制。

    以影视行业而言,一个崭新时代的代表人物,确实没有向旧时代元老曲意逢迎的必要。


    第(3/3)页